40歲絕經和55歲絕經有什么區別?
絕經是女性生理機能的一個重大轉折點,由盛轉衰。絕經時間的早晚對身體有著不同的影響,會不會老得快,不絕對。由于衰老的內涵豐富,影響因素也比較多,卵巢功能缺失帶來的影響并非唯一因素。
絕經意味著什么?
現代醫學認為,絕經的本質是卵巢功能衰竭。當卵泡耗竭,沒有生長卵泡發育,就無法產生足夠的雌孕激素,月經自然停止。如果月經1年不來,排除懷孕之后,我們可以認定女性絕經了。
據調查,我國女性平均絕經年齡大概50歲左右。所以,在古代甚至近現代的舊社會,人類平均壽命不足40歲,還沒活到絕經就死去,自然不會有絕經的困擾。只有當人類壽命足夠長,絕經才是個問題。
當女性正式絕經,就意味著體內基本沒有雌孕激素。尤其是雌激素,是女性各大器官維持正常的功能所必須的。一旦絕經,器官就開始出現衰老,包括皮膚老化、皺紋,陰道干澀、性生活痛,精神神經系統異常如潮熱盜汗、暴躁易怒等,骨量減少至骨質疏松,心血管和代謝問題導致高血壓、糖尿病、中風等問題。
當然,我也見過不少二三十歲就卵巢早衰的女性,同樣沒有雌孕激素,但是看起來還是比50多歲還有月經的女性年輕。還有,同樣50歲絕經的女性,如果是農村常年做農活的,肯定比城里會打扮的看起來老態。可以說,外觀的衰老受到很多因素影響,但是內在的器官衰老和雌激素關系卻是非常密切。
44歲和55歲絕經,差在哪兒?
雌激素缺乏帶來的健康問題是多方面的,涉及器官組織很廣,而且嚴重程度和缺的時間長短呈正比。
舉個例子,一般認為女性雌激素缺了10-15年之后會出現比較嚴重的骨質疏松癥。骨質疏松癥是一個沉默的疾病,多數沒有癥狀,一旦骨折就麻煩了,難以愈合,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。因此,如果40歲就絕經,大概50-55歲開始就要面對這個問題。然鵝,人家55歲才剛絕經,能比么。
絕經帶來的這些問題,我們建議“缺啥補啥”,推薦雌孕激素補充治療。原則上使用天然的激素,但是再如何天然的激素,也天然不過人體自身產生的激素。
所以,40歲就絕經的女性得多用15年的雌孕激素。雖說天然的雌孕激素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計,但還是有一點點的存在。比如說,激素使用5-7年之內,不增加乳腺癌的風險,但是超過這個時間,風險有極輕度的增加。
當然,我也要說明一下,這個增加的風險極小,每年少于1‰。或者說,使用1年每1000 人中增加的乳腺癌小于1人,遠低于不良生活方式(如少運動、肥胖和飲酒)所帶來的風險。
話又說回來,是不是55歲絕經就真的好?未必見得!如果這個年齡還沒絕經,甚至60多歲還有月經來潮,也要小心。因為月經周期中雌激素的波動比較厲害,排卵前后雌激素非常高,而激素治療帶來的卻是低水平的激素濃度。忽高忽低的雌激素多刺激幾年,也相對容易患上子宮肌瘤、內膜病變和乳腺病變等問題。
不管是40歲還是55歲絕經,都沒啥可怕的。該補激素的補上,該體檢的體檢好,人生依舊美好。